昨日,我區一些超市出現了部分市民過量采購食鹽的現象。此事的源頭,是外界傳言“日本核泄漏可能會導致食鹽遭受污染,食用碘鹽可以防核輻射,食鹽價格將上漲”。然而,此傳言并無科學依據。無論從日本核泄漏對我國的影響情況來看,還是從食鹽的原料提取與制作過程來看,做出任何有關“食鹽污染”等結論都過于輕率。
環境保護部、國家核安全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日本福島核電站災害尚未對我國環境造成放射性影響。世衛組織也在昨日表示,尚無證據表明日本核輻射發生了國際擴散。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近日分析指出,福島核電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后,不會對我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。由此看來,“食鹽遭受污染”不過是臆斷而已。另一方面,我省各級鹽務部門也在昨日發布了“食鹽庫存充足、無污染、近期不會調價”的消息,并連夜緊急調配庫存來滿足市場需求。同時辟謠說,“一直以來市場上供應的食鹽幾乎均為礦鹽,而非海鹽,所以即便海水存在受污染風險,杭州市場上的食鹽安全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。”顯而易見,廣大市民對食鹽的安全與供給問題,完全沒必要擔憂,不必恐慌,也不必盲目囤積大量食鹽。
如今,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,對于那些關系到公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公共事件,如果公眾無法第一時間從權威部門那里獲得信息,公眾就有可能被動地、從多渠道認可一些“小道消息”。從前幾年“非典期間一些地方囤積食醋、板藍根”,“福建霞浦食鹽搶購風”等突發事件的處理方式來看,發生危機并不可怕,關鍵在于有關部門對危機采取怎樣的態度和應對手段。而完全公開事實真相,是辟謠解困的首要之舉。
慶幸的是,面對昨日的過量采購食鹽現象,我區有關部門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,第一時間發布權威消息,及時向市民做好解釋,及時調配食鹽庫存……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。通過這些努力,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,市場很快會恢復平靜,廣大市民也將顯現出更成熟的公民理性。
“食鹽污染”,其本質是謠言。只要有關部門信息公開、充分,危機處理行動迅速,措施得當,合乎情理,市民便會悉心接受,處變不驚,沉著應之。因為,任何謠言都不過是“紙老虎”,自會止于信息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