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澳大利亞館外墻采用耐風化鋼覆層材料 晚報 何雯亞 現場圖片
膜材料:既能發電也能保溫
世博園內不少展館都采用了特殊膜材料。最典型的是日本館,它的外墻表面采用高透明度的發電膜,膜結構里裝有太陽能電池,可以在陽光照射下發電,為入夜后的展館景觀燈提供能源。
世界氣象館白色外層也是膜結構,它能防風、防雨、有彈性。膜布上均勻分布了3700多個噴霧點,當噴霧全部開啟時,整個建筑呈現云霧的效果,為游客營造出一個清新、涼爽的環境。
人氣極高的德國館,其頂部及四周被1.2萬平方米銀灰色的發光薄膜覆蓋。據介紹,這種薄膜為輕便、高反射率的透光材料,白天可以減少紫外線照射,遮陽隔熱,夜間有保溫降耗的作用。
陳士信說,特殊膜材料不但可應用于臨時展館,在永久性建筑中也大有用武之地。世博軸就采用跨度為98米、長度為833米的膜材料覆蓋,達到遮陽、節能、造型美觀的效果。世博軸所采用的索膜結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續張拉索膜結構,是世界上強度最高的膜材,使用壽命為30年。
金屬材料:制成“飛碟”超曲面
與膜結構一樣,金屬材料也是展館建材的“主角”。澳大利亞館外墻采用特殊的耐風化鋼覆層材料,會根據大氣中濕度的變化自動密封和氧化,顏色也隨之不斷變深,形成如同鐵銹般的薄層,不會影響鋼材本身的質量。
瑞士館由半透明的鋁網結構帷幕覆蓋,11000塊包含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生物樹脂懸掛其上,每個發光元件都以瑞士地圖為輪廓。這些“紅色花瓣”會與展館周圍的陽光和照相機閃光燈“互動”,使瑞士館外墻呈現出動態閃光的視覺效果,也向游客展示出未來建筑應充分利用周邊的能源,減少常規能源消耗。
作為永久性建筑,世博文化中心采用了金屬材料。作為建筑外觀的“大跨度超曲面金屬柔性帷幕墻”由兩層金屬板組成,文化中心呈飛碟狀,設計人員選擇平面三角形鋁板單元來擬合 “飛碟”的超曲面,達到最均質、也最節材的效果。
木質纖維:做建材優勢獨特
為突出環保理念,不少世博會展館還采用木質及纖維材料。以“大籃子”西班牙館為例,外墻用8524塊不同質地、顏色各異的藤條板,有效地減少了太陽光輻射,降低了館內能耗,成為建筑史上第一座用藤編作為建材的建筑。
萬科館的材料創新絲毫不遜色,其外墻采用全天然麥秸稈壓制的秸稈板。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,用秸稈板做建材,將秸稈中含有的大量二氧化碳“固化”,對環境十分友好。從外觀看,新秸稈板擁有自然紋理和淡黃色澤,會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健康與豐盛。